回顾:李书福举债119亿人民币收购沃尔沃,13年过去了,是赚是亏
“如同一个农村小伙子爱上了一个顶级大明星。”李书福这样形容吉利收购沃尔沃。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正式收购了沃尔沃,拥有其100%的绝对股权以及相关资产。
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当时实力雄厚的福特汽车对沃尔沃都无能为力,吉利却为了拿下这个豪华汽车品牌,不惜举债119亿元。
因此,这一收购也遭到了诸多质疑,并不被看好,市场甚至还这场交易称为“蛇吞象”。如今13年过去了,投入吉利怀抱的沃尔沃是否逆转了乾坤,是亏还是盈?现在它又值多少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吉利汽车的并购之道!
图1
命途多舛的豪华品牌
沃尔沃是瑞典一个豪华汽车品牌,同时也是北欧地区的第一个汽车品牌,诞生于1927年。它以安全性闻名,曾开发过很多安全技术,比如三点式安全带、防抱死制动系统等。
所以,提到沃尔沃,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连车标都系着安全带。上世纪90年代,沃尔沃集团在发展上面临一些发展困境。当时,沃尔沃卡客车的欧洲市场份额仅次于奔驰,但在扩大发展时,却遭遇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所以,在一番取舍后,沃尔沃公司决定出售轿车业务。1999年,美国福特公司以64.5亿美元将沃尔沃轿车业务收入麾下。自此,沃尔沃成了一个子品牌。
收购沃尔沃轿车部门后,福特在主动安全和动力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同级配备主动安全系统中时常处于领先水平。
展开全文
图2
但商场如战场,福特公司为了向高端多元化方向发展,成立一个“高档汽车联盟”,其中包括林肯、阿斯顿马丁以及路虎等等。
但这个组织的成立并未给福特带来预期的盈利,导致福特的财报十分拿不出手。所以,2006年,这个组织宣布解体,福特开始决定对外出售旗下的高端子品牌,包括但不限于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
虽然这些出售品牌中,未出现沃尔沃的身影。但远在中国的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却认为福特出售沃尔沃是迟早的事,而他更是一直在等这个时机的到来。
吉利的单相思
说起李书福,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造车狂人。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前,他的身份是冰箱厂老板。
1993年,他又对摩托车来了兴趣,一心想要造摩托。但是却在申请生产许可证的时候,处处碰壁。
图3
也正是此时,他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收购,将杭州一家濒临破产的摩托车厂收购旗下。此后,李书福又与汽车结下不解之缘。
当时国家对汽车生产有很严格的管控,所以,李书福再次被许可证捆住了脚。不过这次,他投资了四川某监狱下属的一家汽车厂,这才算是正式进入了汽车行业。
自此,李书福开启了近乎偏执的造车之路。在他看来,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外加两个沙发。为了研究汽车的构造,李书福直接拆解了两辆奔驰车。
另外又使用了红旗的发动机和底盘。最终,拼出了吉利公司的第一辆汽车,吉利一号。而让李书福选择收购沃尔沃的缘由,还要从一场官司说起。
2002年,日本丰田公司以知识侵权和不正当竞争为由,对吉利提起了诉讼,还要求吉利赔偿1400万元。
图4
他们称吉利试图窃取丰田的发动机专利技术。而吉利所使用的发动机是天津丰田汽车发动机公司生产的8A型发动机,其采购渠道正规,属于合理使用,并未侵权。
毫无疑问,这场官司后来还是以吉利胜诉而告终。也正是因为这场官司,让李书福坚定了要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发展自有知识产权。
于是,颇具商业敏感度的李书福把目光聚焦到了沃尔沃身上。作为瑞士的老品牌,沃尔沃不仅在全球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在汽车研发技术上,更是不可小觑的。
一直想让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李书福,觉得沃尔沃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从萌生收购沃尔沃的想法后,李书福就一直在精心筹备一切。
例如,挖来曾任职于戴姆勒公司,也就是如今的梅塞德-奔驰集团的技术研发总监赵福全,还有英国石油公司的张芃等等。
图5
2007年,李书福带领吉利汽车首次参加了底特律车展,遇到了福特汽车的副总裁小多纳特。
期间,李书福一直很热情地跟其讨论沃尔沃,可对方始终没有明确表态,是否要出售。
不过李书福从小多纳特的言语中,还是看出了一丝端倪。数月后,他一纸书信寄到福特总部,打开天窗说亮话,表示吉利有意收购沃尔沃轿车,希望可以进行交涉。
可信寄过去后,李书福等来等去,没有收到半点回音。之后,还是让美国顶尖咨询公司的大佬科特勒当说客,李书福才获得一个与福特公司见面的机会。
然而,喜出望外的李书福,得到的结果却是,福特计划出售沃尔沃,但不会卖给吉利。自此,吉利和福特,买家和卖家之间,展开了一场漫漫博弈之路。
图6
被打动的沃尔沃
2009年5月,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随后,吉利首次公开承认正是参与竞购沃尔沃,引得全世界的震惊。
很多人都无法相信吉利有控股沃尔沃的能力和财力。毕竟,不管从哪方面看,沃尔沃与吉利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比如营收方面,2007年,沃尔沃销售额高达106亿美元,而吉利汽车2009年仅有140亿人民币,其中净利润只有11.8亿元。
李书福在与沃尔沃工会进行谈判的时候,不仅着眼于战略规划,还重视情感攻势。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吸取了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失败的教训。
2004年,上汽出资5900亿韩元收购双龙48.92%的股权,后来又增股到51.3%。但2008年,双龙的销量大幅下滑,资金链断裂,上汽与双龙工会进行谈判重组,却因管理以及非理性因素而失败,导致双方分道扬镳。
图7
这警示了我国所有车企,对于海外的收购,除了要解决管理、战略等问题外,还要解决民族情绪之类的情感问题。在李书福和沃尔沃工会谈判时,被问到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凭什么要把沃尔沃卖给你?”
当时,李书福用夹杂着台州口音的英语表达了自己对沃尔沃的爱。一时间,在场的人都被李书福质朴而真切的情感所打动。
但打情感牌只是李书福的第一步,他的战略计划才是致胜关键,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
正是在这样的攻势下,李书福赢得了沃尔沃的尊重。
2009年10月28日,福特与吉利同时宣布,吉利集团成为沃尔沃汽车的优先竞购者。但这并不代表,合作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收购是天意
而李书福却说:“收购沃尔沃是天意。”
图8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福特公司更是出现了巨额的亏损。据悉,当年年底,福特公司的债务达到了258亿美元。
即使减债成功,福特依旧会有100多亿美元的资金缺口。而作为福特的子品牌,沃尔沃更惨,年度亏损达到了9亿多美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沃尔沃轿车业务被出售的计划被福特提上了日程。不过,也正是这次金融危机,为吉利收购沃尔沃创造了机会,尤其是价格。
在2007年,吉利和沃尔沃洽谈收购的时候,沃尔沃在全世界公开挂牌,报价是60亿美金。
当时,记录在做了一系列评估后,给出的报价是45亿美元。但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全球的资本市场以及交易都处于十分低迷的状态。彼时,一些大型交易几乎都停止了,沃尔沃的市值更是因此大幅下降。
图9
经过艰苦的谈判和协商后,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拿下了沃尔沃轿车业务。
相较于11年前,福特64.5亿美元的收购价,吉利仅用不足四分之一的价格就将其收入囊中。
而吉利的这次收购是中国汽车企业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收购一个国际知名豪车品牌,包括品牌、技术、团队、知识产权以及资产等所有方面。
简单说就是,吉利对沃尔沃轿车业务拥有100%的控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吉利的收购行为无异于“蛇吞象”。毕竟,凭当时吉利的盈利水平,根本支付不了18亿美元。
但李书福说:“收购沃尔沃,吉利没有钱,但也不缺钱。”最终,通过举债的方式,吉利筹集到了资金,完成了收购。
图10
沃尔沃的“反哺”
在完成收购后,李书福给予了沃尔沃充分的独立和自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从不自作聪明去干扰他们正确的决策,我只看态度和把握方向。”
而在预算上,李书福对沃尔沃也十分大方。作为民营企业,李书福在吉利汽车的制造上,一直都是精打细算。而根据核算,沃尔沃的研发预算到2015年,达到了115亿美元。
李书福之所以接受,是因为他认为沃尔沃要保持自身的研发技术和安全系统的优势,如此巨大的预算也是合理的。
在吉利财力的支持和开放自由的管理下,沃尔沃被收购一年后,就逆转乾坤,实现了扭亏为盈。
2010年,沃尔沃汽车在全球的销量只有30多万辆。但到了2021年,沃尔沃的全球销量达到了将近70万辆。10年的时间,全球销量就翻了近一倍。
图11
被盘活的沃尔沃,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还为吉利带来了很多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吉利技术水平的提升。
2022年,吉利汽车销量达到了140多万辆,成功摘得自主品牌销量榜单的第一名。
结语
回顾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程,李书福不仅有放手一搏的魄力,还有足智多谋的智慧。所以,才能让吉利与沃尔沃实现双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