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万亿不还了?特朗普想让中国买单,中方不再克制,用实际行动表态
据广州日报援引美国独立研究机构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公布的最新报告报道,美国国债总额已突破36万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新高。从去年7月底,美国国债总额达到35万亿,到去年11月升至36万亿,仅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自2022年6月,为应对居高不下的通胀,美联储进行了一揽子加息缩表计划后,美债利率进而上升,反倒增大了美国政府的偿债成本,再次推高美债水平。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日本、中国、英国均减持美国国债。美国财政部2024年12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持仓规模为10598亿美元,依然是美国第一大债主。中国2024年12月减持96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590亿美元,是2024年第三次加仓后的首次减持。作为美国国债海外第二大持有者,从2022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且总体呈减持趋势。
特朗普(资料图)
国际社会大规模恐慌性地抛售美债,将导致收益率飙升,美国政府融资成本暴增,财政彻底瘫痪。而失去美债支撑的美元也将沦为高风险资产,全球加速去美元化,引发货币战争。所以,特朗普的“赖账计划”,无异于给病入膏肓的患者注射兴奋剂——短期来看好像能“续命”,但实则却是加速死亡。美国真正的危机不是36万亿美债,而是国家信用的彻底破产。当世界意识到“美债永不违约”的信仰只是泡沫时,美元霸权将在一夜间土崩瓦解。
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其“对等关税”将保留一定“灵活性”,还特别提到中国,说在贸易问题上与中国有“对话”的空间。据彭博社报道,由于有迹象表明特朗普的下一轮关税措施可能比此前所描述的更为谨慎,美国、欧洲股指期货当天上涨。特朗普此前多次表示,美国将开始征收“对等关税”(即让美国与贸易伙伴彼此征收的关税税率相等),以及针对汽车、制药和半导体等特定行业的关税。不过,据彭博社、《华尔街日报》等美媒披露,白宫正在缩小4月生效的关税措施的范围。
展开全文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如果继续在债务和贸易问题上任性妄为,不仅会损害自身国际信誉,还可能加速去美元化进程。要知道,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建立在美国信用和全球共识基础上的。一旦这种信任被破坏,美元的霸权地位也将面临挑战。特朗普政府试图让中国为其36万亿美债买单的如意算盘,注定是打不响的。面对美国的经济霸凌,中国既不会盲目对抗,也不会轻易妥协,而是会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从36万亿债务到全球抛售潮,美国的金融霸权正加速崩塌。中国以减持美债、推动多元化的战略,不仅守护了自身利益,更引领了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应当认识到,与中国发展良好的外交关系是未来和平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然而,特朗普政府在对华关系上的一些做法却存在矛盾和问题。一方面,特朗普声称希望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另一方面,却以各种理由对中国采取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种“两面派”的做法不利于双边关系的稳定,也无法建立互信。